省錢不代表賺錢,而花錢也不見得就是浪費!

Apple Special Event 結束之後已經過 36 小時了,這 36 小時內,我不斷的思考著,這次的改變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 Apple 來說,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而對消費者的我們來說,又能帶來些什麼呢?



雖然,有很多很多瑣碎的想法,可是,總覺得這些都是零碎的,不夠具體,也不夠完整。所以我一直猶豫著是否要把這些想法寫出來。我不斷的蹦出新的想法,又不斷的拿這些想法來反問自己。同時,我一直想要親眼看看新的 MacBook & MBP,親自摸摸這些新的機器,或許當我接觸到了它們之後,答案就會浮現了。所以今天跑了一趟 Apple Store,順便去送修我的 MacBook Pro,是的,我的 MacBook Pro 又有小毛病了(請參見:我的 MBP 體弱多病~)。而我就順便又再次看了一下 MacBook Air。當我再次拿起 MacBook AIR 之後,我在思索的一些事情,有了些頭緒。

首先,這次 Special Event 當中,Apple 設計總監 Jony Ive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解釋 Unibody 的新設計。


過去,手提電腦的殼子幾乎都是注模,沖壓,擠型這樣的流程。而在注模過程當中,一個模具從十幾萬,到上百萬都有。而模具大約使用個十萬次左右就差不多了。所以,假設,今天生產一百萬台電腦,而你的一個模具需要花費一百萬,那你就要準備個一千萬花在模具上面,這是一種非常浪費的成本。而注模的外殼,而出來的外殼都需要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整理才能達到一定的精緻度。而這樣的流程,因為大量的被使用而價格已經在大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同時,也因為廣為使用,製成的精細度也有一定的水準。

然而,這樣的方式,卻也讓手提電腦有更多的零件需要組合。越多的零件需要組侯,就是越多的組裝時間,而時間等於金錢。不僅僅如此,組裝零件越多,人為失誤率越高,同時,這些結構也更有鬆動的空間。Apple 這次則使用了一種新的製成,鎔鑄,切割,CNC 一些我在汽車零件製造過程當中會看到的一些製成。

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機殼固然堅硬,堪稱工藝結晶,然而,其相對的製造成本現階段來說,相當高昂。這樣的話,真的節省「成本」了嘛!?

阿西摩自己的看法是,或許在生產線上成本提高了,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機殼卻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首先,如果有 Powerbook 或者舊款的 MBP 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其實機殼四個角如果撞到的話,都會凹進去,而且,鍵盤上蓋跟下蓋送修之後,之間的平整度好不好,就要看維修工程師的細心度了,就算邊邊有塑膠條也是一樣。而這個平整度雖然可以透過調整機殼上的螺絲來調整,可是,這些可是很花時間的工作。這會拖慢維修工程師的速度,而且也直接會反應在客戶滿意度上。與其如此,不如想辦法省去這些問題,讓機身拆裝就好像蓋餅乾盒一樣的簡單。而這些之後的維修問題,也成為了成本考量的一個部份。所謂的成本考量,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生產部門」的問題,而是應該整個公司的成本整合計算的事情。

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某廠牌的筆電,產品研發部門為了部門的績效好看,省去一個鍵盤鍍膜的步驟。假設,這個步驟可以省下一塊美金,生產一百萬台電腦就是省下一百萬美金的成本,這讓產品研發部門的經理看起來很有面子,在老總面前很搖擺。然而,因為少去了這個鍍膜,該產品的鍵盤很容易掉漆,造成客戶不滿意而要求維修部門保固換新。而一個鍵盤成本恐怕就不只一塊錢美金了,如果把維修部門的人事成本,時間成本,營運成本,還有客戶滿意度的影響統統算進來。各位朋友還會覺得「省這一塊錢」的產品經理很威風嘛?

我想,在某種程度上,這次的 Unibody 機殼就是基於這些考量而決定這麼做的。

而 Unibody 的設計,也大幅縮減了組裝零件時所需要的時間。我還記得之前有看過一個日本節目,在介紹日本企業如何進化來因應時代。我印象相當深刻的就是 Canon DV 組裝廠。他們要求到工具擺放的角度,零件放置的位置,還有組裝員的姿勢與位置等等,怎麼做可以省下一秒,半秒就怎麼做。而長時間下來,所省下來的時間直接的反應在產能上。而節省組裝時間,相對的也能提高產能。

而當我在 Apple Store 拿起 MacBook AIR 欣賞時,赫然想到了這些。而另外一個讓我想到的就是,好一個厲害的「共用零件」這樣的推論。

詳細端詳了一下,MacBook AIR 的上蓋,與照片當中新版 MacBook/MacBook Pro 有相當大的雷同,而螢幕的組裝方式跟結構相當雷同,機殼底部也是。讓整個系列的手提電腦有相當程度相同並且共用的零件來節省開發成本也不是不可能,這種作法,在汽車工業當中相當常見。或許這也是 Apple 用來節省成本的妙法吧!?也或許,這次是正式宣佈 MacBook AIR, MacBook, 與 MacBook Pro 的生產線大整合吧!?

在這個全球經濟慘跌的艱困時期,花錢搞這種新的製程,到底是好?是壞?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什麼成效,甚至說,可能會得到不理想的答案。長期下來,或許長期來看這是一種聰明的作法,。

Apple 這次的 Event 或許不是大家期望的那種精彩的核子震撼彈,不過,卻很有可能是顆影響深遠的深水炸彈!

你可以到 Apple 官方網站 觀看昨天的 Even 錄影。

本文同時刊登於:OSX 拯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