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波格:十年科技杂陈

大卫·波格(David Pogue)在《纽约时报》上开设的科技专栏已经有了十个年头。感恩节那天,赶在火鸡还没上桌的空当儿,大卫蓦然回首,写下了对科技的一些个人总结。(查看原文产品不会相互取代,而是并存 总有一些专家,他们说这个将成为「iPhone 杀手」,那个上市以后 Kindle 就没戏了。老兄,消费领域中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是完善补充,不是你死我活。这么多年了,电视也没干掉广播。这个周末有人去电影院,有人待在家看碟。纸质书和电子书面向的是不同市场:iPhone 和 Android 谁也弄不死谁。我说完了。 网络改变生活 过去十年间,信息传递的方式逐渐由磁带、纸张演变成数字下载。我们开始向互联网索取音乐、电视节目、电影和图片,然后是书籍和报纸。我们要的是便捷。 再过三十年,我们将很难向孙子辈儿的人解释「租张碟回家看」是怎么一回事。 装备事关尊严

写专栏很像演话剧:你也会立刻从读者那得到丰富深刻的反馈。这几年,我一直被各种感情程度的评论所困扰。后来我才突然明白:选择什么产品是很私人化的。你的手机阐述了你的品位和性格。所以有人把对产品的批评投射到使用者身上。

美瞳无处不在 在目前的科技领域,当你提到「苹果」、「微软」或者「谷歌」的时候,常常会激发读者的个人情绪。 我测试完 iPad 之后,写了两篇同样字数的评论,一褒一贬。我的打算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技术背景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台设备。结果,反苹果人士对我写给 iPad 的「情书」毫不买账;而苹果迷们因为我唱衰 iPad 而纷纷表示不满。我不能理解,双方阵营为什么不看看其实我还有一篇评论。 顶不顶用你知道 写科技专栏也有额外的乐趣:有机会接触一些不知名的产品,并把它们带到公众的视野之内。偶尔会有初创公司向我抱怨,因为我对其产品进行了介绍,他们公司的服务器会突然崩溃。:P 但我想说,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其实并不难。你也可以。 2003 年的时候微软推出了一款叫做「Spot Watch」的手表,它不仅能显示日程安排,还能接收短信;但它每月收 10 美元服务费、每晚都得充电,如果需要离开所在城市你必须提前更换网络以确保它继续正常工作。 2005 年上市的 Akimbo 机顶盒能让您在电脑上收看电视节目。它都能接收哪些频道呢?美国本土第一个土耳其语频道,AdvenTV;素食美食频道,Veg TV;直升机拍摄的英国版「请您欣赏」频道,Skyworks。 你不会想要一个吧? 有些概念春不爱 每年科技杂志都会选出几个最具颠覆性的创意产品。 视频通话技术是大突破,但不代表视频手机一定会受到亲赖。也许我在接电话的时候想下楼扔垃圾,或者干点别的什么。既然要电话联系,那我能不能见到你本人就没那么重要。如果我跟天各一方的女朋友相思难解,我们可以用 Skype 或者 FaceTime。起码日常通话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 还有,忘记「互联网厨用电器」吧,你见谁真买过。 所谓「永远」,大概是一年左右。 十年间我测试的上千种产品,能走到今天的实在不多。 你会说:iPod、黑莓、IE 浏览器这些老伙计不是还在马不停蹄地推陈出新吗?没错,但你没有看到有多少工时糜费和美金堆叠出来的产品只是冒了个泡,随即烟消云散。 潮流产品就是这样:你买下它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每年夏天都有新款 iPhone 上市。所以手机不小心掉进马桶,其实算不上什么损失。 消防栓里接水喝 人们经常表达这样一种看法:现在的消费级科技领域每天都有无数事件发生。很难做到紧跟潮流,避免被人说 Out 的可能。 没错,技术革新从未像今天这样一日千里。我的工作就是对每天发生的事情做到心里有数。我要看完所有的博客 、翻遍各种杂志、参加会议、采访公司,但有时我猛然发现我是在海啸中冲浪。 如果你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我想说其实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