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什么作家应该用 Markdown 保存自己的文稿》一文发表后,收到反馈如下,特此回复。
一、飞猪说纯文本文件在 Mac 和 Windows 上经常不兼容,故不推荐用 Markdown。这指的应该是用 Windows 记事本存的 .txt 文件,在 Mac OS X 下用自带的文本编辑器 TextEdit 打开时会乱码。这个问题的起因是 TextEdit 无法自动识别文字编码,因此只有 TextEdit 的开发者(苹果)可以解决。我承认这是一只讨厌的臭虫(bug),而且虽然江疆(@jjgod)很早之前就发布了 TextEditPlus 修正这一问题,但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只知 TextEdit,不知 TextEditPlus。
从理论上说,既然天下有各种不同的文字编码,纯文本的可移植性也就无法 100% 保证。不过所有电脑操作系统都自带了打开纯文本的软件,但并非所有系统都能打开 Word 文件或 Pages 文件。从实践层面讲,我们只能追求相对最优。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安装 TextEditPlus。如果懒得装新软件,在 Mac 上处理用记事本存成的 .txt 文件时可以先用 Safari 打开,在菜单 View >> Text Encoding 里选择正确的中文编码 (Chinese (GB 18030) 或 Simplified Chinese (GB 2312)),然后再将文字拷贝出来。
二、经雷(@jinxray)认为编辑和出版业者比作家更应该用 Markdown。我同意。如果写作者本人对各种不同的编辑器、编码和标记语言并没有深究的兴趣,我们也没有理由强推他们改变已经形成的写作习惯。但「编辑」这一再加工的过程则应该包括「将文稿用合适的格式储存」。举个极端的例子:对于至今仍然不用电脑写稿的作者,编辑的工作必然要包含「将纸稿数字化」这一步,不管是用文字识别软件还是手工录入。出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太可能要求每一个不用电脑的作者马上开始学打字,同理,我们也很难去要求用惯了 Word 的作者马上开始学 Markdown。但作为编辑则应该考虑数字文稿的可移植性,以及它在特定工作流程中的合理性与便捷性,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在如今这个电子出版的黎明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