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收购流媒体音乐公司 Lala

这是一则刚刚得到《纽约时报》确认的新闻。

《纽约时报》记者布拉德·斯通写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这一谈判源于 Lala 的管理层意识到他们在短期内盈利前景晦暗,而最终与苹果负责 iTunes 的副总裁 Eddy Cue 展开了讨论。这位人士称,苹果买的是 Lala 的工程师,包括其精力充沛的联合创始人比尔·阮(Bill Nguyen),以及他们基于云计算的音乐服务经验。」

nguyen_bill.jpg在 2006 年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阮曾豪气干云的表示:「我想让音乐产业重新吊起来。我会努力于音乐的反『日用品化』,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音乐产业做的一切,我们都反其道而行之。」

Lala 最初试水于 2006 年,当时的方向是交换 CD。次年进入云计算领域,希望将其用户的专辑直接存录至云端。但这显然得不到唱片公司的认同。2008年,它转向了另一个模式:以 0.79 到 0.89 美元的价格销售音乐,或以十美分的价格获得一首歌无限次流播放的权力。

它的产品被认为做得不错:比如扫描过用户的硬盘之后,自动建立一个网络音乐列表,直接将相应的音乐匹配在云端。

但 Lala 与唱片公司们谈下的流媒体播放权是不可转让的——当收购发生时,这些权利自动被终止。TechCrunch 就很担心曾付费用户的权益如何保障。但退一万步说,这家公司破产,权利更无从保障。

Lala 曾经从贝恩资本、启明投资(美国)、华纳音乐获得三轮 3510 万美元融资,对于一家成立于 2007 年的公司,并不算差。但在 2009 年初,华纳音乐将其 2000 万美元投资中的 1100 万美元从账上冲销掉,也说明了投资人逐渐对这一项目丧失信心。

它在 2009 年最受瞩目的事情是与 Google 美国合作音乐搜索项目,为用户提供免费试听,以及在 Facebook 上以礼品形式由用户相互赠送音乐。但这次交易大概也证明此两个项目的收效至少无法支撑一家创业公司盈利并上市。

关于这次交易,人们最直白的解释当然是:苹果即将进入音乐甚至视频的流媒体播放领域。

此外,苹果一向有对小公司、小产品点石成金般的收购能力:2000 年时,苹果买下了一家叫 Casady & Greene 的公司及其产品 SoundJam MP 的所有权,这个仅涉及三名员工的收购在不到十年之后成为年收入 40 亿美元的 iTunes;2001 年,他们招纳了一个怀揣音乐播放器创意的前菲利普员工,这个叫 Tony Fadell 的年轻人搞出了最初的 iPod; 2006 年 7 月,一家名为 Steel Skies 的设计师做了一个名为 CoverFlow 的呈现 iTunes 音乐的专辑封面的小产品,2 个月内就被苹果收购并整合进入 iTunes,甚至将此技术一路应用到其 OS 的文件管理中。

这次的 Lala 会有同样的收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