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跟科幻发生关系的

不久前我们贴出了我为什么读科幻小说,就这个话题,我自己其实满想写点什么的(但最近实在太忙),没想到引来了真正的创作者发言。我刚刚查邮箱时,发现国内的科幻小说作家陈楸帆给我们发了封信,题目如上。我们非常有兴趣将这个话题的继续下去。
经常有朋友介绍说“这是写科幻小说的”,然后我就会看到对方脸上现出看到外星人的表情,也许这就是中国社会对科幻的认识现状,大致等于外星人、怪物或者时间旅行之类的。事实上我有一份正当而体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人模狗样,而阅读科幻小说,或者说写作科幻小说,也许就是旁人看来不那么名正言顺,不那么正当体面的一种古怪嗜好,类似于SM或者异装癖之类。

从很小,我就看父亲从单位带来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上面的科幻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失落的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神》,后来又读了凡尔纳的《神秘岛》等,然后由于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很早就在电视上看到了《星球大战》系列以及《星际旅行》动画片。 所以我觉得,在同龄甚至更小一辈的人里,可能很难找到像我这么“核心”的科幻迷,逛遍市里所有的书店,把能买到的科幻小说全买了,然后开始尝试着创作。

最早写的一篇科幻可以追溯到小学,华丽丽的太空歌剧、死光枪和机器人,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很少涉及这几方面,有童年阴影。 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初三,回顾这十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像我这么三分钟热度的人,居然坚持了下来,真是难得,我猜这可能跟某种认知模式也就是传说中的缘分相关。我不认为科幻文学小众,看参照物是什么了,跟股票比起来,什么都很小众。

科幻小说是一种逃避主义色彩很强烈的类型,但同时,它又十分积极地用想象力去介入、扭曲并改造现实,像现实的哈哈镜像,也许正是这种两重性,与我的性格相互吻合。曾记得一位新华社的头头兼业余科幻作家说过,中国最牛逼的科幻小说全登在《人民日报》上。正是这种时代的精神分裂症让我迷恋。回顾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历史,科幻小说总能以最尖锐的视角提出时代的问题,无论关于技术、劳动关系、社会结构甚至人的异化,比起预言者,我更愿意视之为一种“寓言”,一种建立在科学与人学,事实与想象,理性与狂迷之间摇摆平衡的类型文学(Genre),然后逐渐泛化成为一种风格(Style),被运用到影视、时尚、市场营销及艺术创作中。

中国是一个科幻色彩浓厚的国度,近现当代史仿佛是时空凝缩错置的一场漩涡,你可以看到最原始、最粗鄙的现象,与最前卫、最未来的理念,并行不悖。我们生活在其中,过去/现在/未来,巨大而断裂的吊诡感、戏剧感、身世之感,可惜主流文学不争气,没能表现其中的万亿分之一,也许这是“无法言说”的“无物之阵”吧。

也许科幻可以作为一种叙事策略,择其一二,拟奇观而言其微义,也许是我的一片痴心妄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