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未来出版业(一)

关于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电子读物与传统出版业的纷争已有多年,虽然每一方目前都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但书籍的电子化毫无疑问是确切的方向。2010 年很有可能是数字出版业井喷的一年,除了电纸书业者与新品的增多与价格的持续下降,传统图书业者如 Barnes & Noble 的进入亦将加剧市场的竞争程度。但若是在 15 年前,有几人能预料数字出版业的到来呢?本文作者的特殊经历在于他曾创办过早期的电子杂志,因此不妨来听听他的见解。

原文链接;作者:马克·斯蒂芬

预测未来并不是困难的事,难的是在于预测何时发生。在预测方面,我的记录不算太好,许多事情总是要等到多年以后才会发生。15 年前我曾预测出版业的数字化即将到来,不过事到如今恐怕要交给苹果和其他厂商来完成了。

1994 年,我曾建议老板开办一个围绕微软的在线读物,我们把它叫做「微挤」(MicroSquish),项目最后进行到了试刊阶段,同时还做了些有趣的市场研究。当时距互联网的诞生不过数年,在遍布 2400 bps 调制解调器的拨号时代里发布在线读物看起来并不是个好主意,于是我们打算采用电子邮件来作为分发手段,格式则使用当时刚刚出现的 PDF 。效果如同杂志,广告与文章的比例是 75% ,为了更酷,我们还加入了读者反馈的功能,不仅能跟踪谁读了杂志,还能知道他读过多少次,读过哪些文章和广告。原以为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对此会很感兴趣,不过我们错了。

广告代理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想知道广告的受阅情况,因为如果这些情况被客户知道了,比如说第 113 页的广告受阅率比较高,那么就不会有人来找广告代理了。也就是靠这样的手段才能达到 75% 的广告与正文比(而只有达到这个比例的杂志才能通过美国邮政的网路分发)。广告代理和出版商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仍然不愿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即便广告费被无端浪费。


按点击计费的方式,虽难防恶意点击,但还是要可靠的多。不仅广告得到了有效传播,客户也更清楚自己获得了什么回报,这就是为什么依靠广告为生的报刊和电视的收入在不断下滑的原因,看起来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在线业务收入减少的潜在预期将会导致出版物规格的下滑,这将颠覆传统的传播模式,并让位于更容易度量的方式(编者:即按点击计费的方式)。

这并非美好的愿景,越高的单次点击价格意味着越多内容的涌入,但最终会导致单一文章价格的降低。纸质出版物将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或是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不再是一门生意。这并非有意为之,也不是谷歌或苹果或其他公司想要摧毁这个行业,这只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体现,它终将让大部分印刷品走入历史。

我曾想通过「微挤」来带动这个行业的萌发,但没有结果。在当时,电脑专家们已习惯于一整日在屏幕前呆上 8 个小时,不过他们告诉我没有人会在屏幕上阅读杂志。回头想想当时的情况你就会觉得这主意有多疯狂,不过我认为,当我的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时是倍感欣慰,这说明人们还没有打算放弃印刷品。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一周之内发送 20 万份 1MB 大小的文件,在当时这需要花费超过一周的时间,因此需要 8 天才能递送的周刊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版的了。

也许这就是宿命。本周有传言苹果的平板电脑将是某种形式的电子阅读器,苹果希望借此进入内容供应领域,就像之前通过 iPod 和 iTunes 做的那样。

我并不了解苹果的计划,但作为提出全电子出版概念的一员,我认为自己可以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

技术并不重要。(编者:完全无法同意。)是,我们是需要一个有价格优势的电子媒介,但本质上并不需要由苹果来完成,真正困难的地方是商业模型以及一些运气。

运气?

运气!

不妨假设苹果或其他厂商发布了一款非常棒的电子阅读器:它很便宜,简单易用,容量极大而且非常省电,不过这仅仅是开始,随之而来的还需要图书资源和盈利方式,只制造一个阅读器是不够的,内容不会自动送上门来。为了得到它们你必须要说服卖主,而这需要运气 — 使卖主们相信,无论他们是否参与,这东西都会获得成功。

想想 25 年前苹果是如何宣讲麦金塔的吧。对于早先发布的 Lisa ,苹果对招徕开发者并不尽心,他们自己写了 7 个核心程序,并认为这样足以使得这个平台获得成功,但后果众人皆知:Lisa 太贵,7 个程序太少。到了麦金塔时,苹果开始转向第三方开发者,以下是苹果的一段宣传用语,我想这是艾连·罗斯曼(编者:Alain Rossmann,曾在苹果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的主意:「无论麦金塔是否成功,图形界面作为未来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这正是学习如何进行图形界面编程的好机会,如果不这么做,你的公司只有衰亡。」

这个理由确实很奏效,特别是被口才好的乔布斯和他的替身盖伊·川崎说出来的时候。

我认为苹果还将这么做,只不过布道者的角色这回换成了出版业者,引诱他们的是电子出版业的希望之钻 — 付费内容。

没有不想赚钱的出版商,在出版业有 6 种赚钱的方法:
  • 只售产品,无论是图书、杂志还是按次付费的电视剧。
  • 出售订阅费。
  • 出售广告。
  • 订阅费和广告的结合。
  • 出售内容。
  • 免费阅览,但通过对演出、赛事或类似需要昂贵门票的活动予以支持来获得收入。

但现实的情况是没有人愿意支付订阅费,所以出版商们只能从广告、媒体和演出商那获得收入 — 可它们都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由此导致了印刷与广电行业的衰弱。
 
正当人们有效的降低了出版业的制作和发布费用的时候,耗资巨户如雅虎等门户网站开始诞生。而在市场推广上,保守的出版业者如时代华纳还比不上 Lonelygirl15 (编者:曾在 Youtube 上迅速蹿红的虚拟角色。),与Lonelygirl 不同的是,即便影片仅引起一小部分青少年的不适,时代华纳都要为此背负上巨大的开支。
 
不妨请乔布斯登台亮相,向众人提出一个炫目的概念(我通过售卖内容赚了很多钱,看看 iTunes 就知道了),再透过诱人的包装呈现出来(苹果平板/阅读器),最后宣告令人激动的未来(拯救整个出版业)。看起来他的运气不错,多年来持观望态度的《纽约时报》突然开始考虑付费内容,而《泰晤士报》和大多数出版商(如鲁伯特·默多克)仿佛饮了乔布斯的特调密酿一般,也开始对付费内容另眼相看。

但这还不够,如果乔布斯想要像改变音乐工业那样来改变出版业,他还需要更多。他需要一个新的出版平台、一款新的产品以及一个新的商业模型,少一样则全盘皆输,这些我将会在下一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