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赘述,这是那句著名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一个修改。但改的很妙。虽然 SHSF 早就成了这十年来被引述最多的名言之一,但它的涵义仍是见仁见智的。比如,中文翻译中,很多人推崇「求知若渴,谦卑若愚」,但我总觉得仍未达意。「若渴」应该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思与行的不知餍足,这是非常美国气质的一句话。
「若愚」则更复杂。谦卑至极诚然是一种很好的姿态,但我认为这并非全部。比如,「难得糊涂」便是另一种「若愚」。再想一层,「像傻瓜一样思考」未尝不是一个可能性。
为什么要像傻瓜一样思考?有几个可能性:
·当你将自己定义为「傻」的时候,你的思维会慢下来,而不是急匆匆以习惯做出判断;
·当你将自己定义为「傻」的时候,你会跳出以往的窠臼,将一些由精英定义的正确的事情打破;
·当你将自己定义为「傻」的时候,你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而不再受限于他人的眼光
·当你将自己定义为「傻」的时候,你会没那么容易放弃,会接受一切逆境,会更通透直接
诸如此类。
于是又想起以前读书时,看巴菲特老师的一段逸事:「多年前,年近 80 的 Ben Graham 对一个朋友表达过这么一种想法,他希望每天做『一些傻事,一些创新的事,一些有雅量的事』。」
你看,其实这三者的差别并没有多大:当一个聪明人刻意让自己傻掉,他做任何事情就都可能不按牌理出牌,也可能不那么精于计算。因傻而创新,而有雅量,与乔布斯的话几乎殊途同归。
今天的中国似乎并非一个鼓励人们做傻事的地界。但就我所知,太多成功人士其实是懂得让自己傻一些的。比如柳传志从来不迟到,为守约宁肯早上几个钟头出发;比如史玉柱无论如何倍受争议,他至少顶住压力还了巨人早年欠的巨额债务;再比如马化腾曾亲口跟我说,他看自己公司的产品时要假设自己是个很笨的用户,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产品的易用性……这些都是竞争力。
以上,都是我在收拾东西时,从书堆里捡出飞猪老师的新书《敢吗》时的一点胡思乱想。
无论从任何标准来看,飞猪都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人之一,但他似乎有一种本能,让自己该傻的时候傻——一个白面少年给自己的网络 ID 起名叫「猪」,还不傻吗?——据我与他长达一个夏天的合作经验,即使在精疲力竭时,他还是能认真写下讨论纪要或不眠不休改善设计,都算得上难得的「傻气」。这本《敢吗》里,就有不少类似气质的想法,我边看边笑,又觉得真的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周都傻一些、有趣一些、元气淋漓一些。其实这些事没有太多真正挑战一个人的胆量的,但更多挑战的是你内心的开阔程度。
没错,还有后半句:stay lucky。不过,当人活的如此素朴了,又何必担心傻人无傻福呢?
购书地址:《敢吗》